【非常醫生】難忘病人拆信中毒昏迷送ICU 曹忠豪醫生抽絲剝繭查出炭疽菌真身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3/09/26 13:12

最後更新: 2023/10/25 17:06

分享:

分享:

他說醫生與病人一同經歷治病的路,對病人的事都會上心。(被訪者提供)

在香港讀醫科都是尖子,但懸壺濟世不能只看學歷,個性是否適合也十分重要。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曹忠豪大學時期本選修管理,之後投入化學懷抱,最終心繫醫學,千迴百轉眾裏尋它,他覺得很值得,做自己喜歡的事,人較成熟,對行醫更能發揮。

曹忠豪自小在美國升學,一直喜歡有關管理的科目,但大學時讀了一個學期管理感覺太沉悶,不合於他,於是轉讀化學系,但讀化學最後一年他又有個轉折。「讀化學要經常在實驗室埋頭苦幹做實驗、無間斷重複測試,心裏響起一把聲音:這方面又不太啱我做。」

最新影片推介

在美國要讀畢第一個學位,方能申請讀醫,他挾着美國波士頓大學文理學院化學學士優等生之名,轉而入讀同校醫學院。「我愛與人傾計、接觸人,不愛長坐辦公室工作,我想是個性使然吧!做醫生可與不同人溝通、互動,而且可以幫助人呢!」

14年成就一個醫生

他在美國修讀了4年化學,加上4年醫科,再接受3年外科及3年專科訓練,14年終煉就一位醫者。「美國與香港不同,後者是讀完中學後考入醫學院,經5年讀醫與實習,很快可以當上醫生。我覺得美國的制度有一個好處,讀醫的人較成熟,知道自己鍾意甚麼,有時間讓你尋覓自己所好,美國讀書科目比較彈性,你喜歡的不妨先嘗試及接觸。」

讀醫不易眾所周知,他卻不以為苦,因為喜歡就樂在其中。「同年紀的人課餘都走去玩樂,我們卻要在圖書館寒窗苦讀;別人享受假期,我們常要返工當值,是辛苦的,但卻幾Enjoy,因為鍾意呀!所以我常說,不要迫人讀醫,逼迫一定沒有好結果。」

曹忠豪醫生指呼吸系統科最為人熟悉的範疇包括哮喘、睡眠窒息症,較鮮為人熟悉尚有肺栓塞、肺癌、慢阻性肺病、肺炎(新冠肺炎、非典型肺炎、霉菌引致的肺炎)。(被訪者提供)

醫學與化學有相同之處,因為讀醫會用到大量Biochemistry(生物化學)、Physical Chemistry(物理化學),他有這方面底子,讀起來事半功倍。

ICU爭分奪秒救病人

醫學院畢業後,曹忠豪選擇了深切治療科及呼吸系統科作為專科。「我愛在ICU工作,因病入送到來都是命懸一綫危重的人,我們在24小時、48小時短時間內把部分病人的危機扭轉,你一定是落手落腳去做,滿足感是很大的。」

在ICU工作,面對的病症變幻莫測,挑戰巨大。2001年美國在911襲撃的一周後,當地發生了「炭疽襲擊事件」,有人把含炭疽菌的信件寄往美國數個新聞媒體辦公室及兩名參議員辦公室,一位女士是聯邦政府機構的員工,專責拆信,沒料到死神找上門。

這位女士送入院時已昏迷,體內出血需插喉,曹忠豪接手處理。「其實也不知道她是吸入了炭疽菌,抽取她的血液樣本種菌,赫然並不尋常,不是百日咳、肺炎鏈球菌常見一類,菌外形呈條狀、數量小。」當年DNA測試未大行其道,曹忠豪不斷翻醫書,決意找出此菌真身,終發現是炭疽菌,真相大白。

炭疽菌他曾在書中看過,現實生活中從未接觸,此菌常見於羊群畜牧上,趕羊的農夫有時會因此接觸到令皮膚感染,在城巿中鮮有發生。「收到炭疽桿菌信件的人,不為意大量吸入到肺部,造成內臟大量出血,病人不幸在一星期過世。」證實病人是炭疽菌中毒,整間醫院的醫護人員及員工都需要服用兩個療程抗生素,以防萬一。這個難忘個案,曹忠豪更與團隊為此撰寫了一篇醫學文章。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曹忠豪寄語有心讀醫科的人,必須真心鍾愛這科,才可發揮所長。(被訪者提供)

為執業資格試重溫醫科

在美國行醫多年後,因家人都在香港,曹忠豪回到這片土地。外地醫生必須通過香港醫務委員會舉辦的執業資格試,並須於認可的醫院或醫療機構完成一段註冊前的駐院實習及評核,方可在本港行醫。「筆試合格後再考4日面試,然後要當上一年實習醫生,才可在港執業當醫生,過程是辛苦的,自己有一定年紀,做返後生時的工作,是有點吃力的。那時尚可應付,現在叫我做,一定唔制!」這資格試合格率低,有外地醫生考了6次才合格。

報考前他人在美國,寫信回來問考試範圍,有關委員會兩星期回信,一張A4紙寫上一個寬廣遼闊範圍,曹忠豪形容像中學考試般,說考中、英、數、常識等,但當中內容並無提及。「即是範圍涵括所有醫學學問,三字形容:乜都考,使我極度迷惘也很灰,不知道從何開始溫習。由美國返港後,適逢我太太懷孕,我一邊陪她一邊溫書,像把過往所學的醫學知識重新溫習一遍。」他最後成功而回。

經歷過知道很不容易,曹忠豪在香港當上醫生後,特別抽時間為來屆考這個執業資格試的考生籌謀。「我們為外國、內地等考上述執業資格試的醫生,組織了群組。因考試範疇太廣泛,我們也不知道有甚麼試題,於是舉辦有系統的溫習小組,教授他們考試須知。」

與病人同行

他行醫了24年,見盡不同病人的不同故事。「醫生與病人有一種關係,就算病人離世了,我與他都曾一同走過一段路。有病人走了,他的太太仍與我保持聯絡問候近況,滿足感由此而來。」

也有哮喘病人,屢醫效果都不理想,原來是本身免疫能力出了岔子,曹忠豪不斷思索醫治方法,也用了新藥物。「醫好病人的哮喘外,她還可以穿上波鞋參加10K長跑,很鼓舞的個案。她本是氣喘連連、話也說得不好,活像兩個人,比我還夠氣。有時我們有點像偵探,要搜索枯腸想辦法幫病人。」

哮喘病人關注度低   患病不自知

深切治療科及呼吸系統科在美國同屬一科密不可分,曹忠豪坦言年輕時對這科感到極大吸引力。「但日子久了我難以天天在ICU衝鋒陷陣,轉而集中在呼吸系統科發展,一來我仍可睇病,二來可睇一些無咁嚴重的病人。」

點擊圖片放大
+4
+3

他說有些病人忽略哮喘,有女病人常感氣有點喘和呼吸不順,但一直埋首工作置諸不理,她向曹忠豪求醫,說一句話停頓3次,明顯是不夠氣,經檢測是哮喘。「病人根本不自知有哮喘,日常生活和工作遏抑住病徵,做presentation在zoom 講了一會,就按下靜音讓自己咳嗽,還認為不是很喘氣,對患病關注度不足。」

曹忠豪表示,哮喘無分男女老少,小朋友患者不計其數,但部分到青少年期時病情會有改善;也有是到四、五十歲時哮喘會重臨,所以患有哮喘時要及早求醫,很難自己斷定哮喘狀況以及是否已痊癒。

哮喘予人棘手難斷尾之感,他指因此症原因眾多,特別是香港氣候潮濕,霉菌易滋生,另外有不同的致敏原,而新冠疫情後,哮喘的誘發率有所增加。哮喘與飲食有無關係?他說飲食也是導致致敏原一部分,如當事人對花生敏感,吃了或接觸會出現哮喘的徵狀,有一個病人對奇異果產生敏感,一吃便透不到氣。對甚麼食物或物質敏感,需要驗血確定。

記者:周美好